
李自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。他出生在陕西米脂县,号称闯王,曾带领农民军发动起义,席卷全国,最终推翻了大明朝的统治,建立了大顺政权。然而,这个政权仅仅存在了41天,李自成最终被迫离开北京,并且在后来被山民当作盗贼杀害。 毛主席对历史上的起义领袖非常了解,而对李自成的评价则有着特别的情感。他曾多次提到李自成的故事配资平台在线咨询,警示大家要在学习他的优点的同时,也要避免他的缺点。
展开剩余61%第二次,1944年3月,郭沫若为纪念李自成起义三百年,写了《甲申三百年祭》。毛主席非常欣赏这篇文章,并指示有关部门进行刊印,同时列入整风文件,要求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。1944年11月,毛主席还专门致信郭沫若配资平台在线咨询,表示:我们把这篇文章当做整风文件来学习,以警示同志们要避免胜利后的骄傲。 为了避免胜利后的骄傲,毛主席一直深思熟虑。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: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作风,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 著名的赶考对也是源自这一思考。1949年3月23日,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进驻北平,有人问他是否能承受如此忙碌的工作。毛主席笑着回答:今天是进京的日子,不睡觉也高兴啊。我们今天是去‘赶考’,精神不振怎么行? 到了开国大典前夕,毛主席再次警示大家要保持警惕,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,再次强调:我们决不当李自成! 第三次,姚雪垠的长篇小说《李自成》出版后,毛主席也给予了特别关注。1966年6月,毛主席看到《李自成》第一卷后,被其深深吸引,立刻读完。他在武汉主持会议时,对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说:你们要保护姚雪垠,让他继续完成这部小说。 这也证明了毛主席对李自成的研究十分重视,并且希望大家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直到今天,毛主席那句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警示,依然在党内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